近日,临沂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《临沂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的通知。根据《规划》,临沂市力争2025年底前建设加氢站4座,推广燃料电池汽车达到400辆。
《规划》中与氢能和燃料电池相关的内容如下:
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形势
一、发展成效
能源节约和科技水平稳步提升。氢能产业初见成效,沂星公司建设2000辆氢燃料电池客车及10000套氢燃料电池模块项目正在推进,奥德集团加氢站建设完成对接,依托路运港智慧氢能物流产业园建设氢能物流示范基地,列为省氢能产业重大示范试点项目。
二、发展形势
(一)面临形势
3. 能源创新催生动力,体制人才要求高
当前,能源科技创新异常活跃,新兴能源技术日趋成熟,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逐步降低,氢能、大型储能、碳捕捉及封存等技术成果明显。能源技术创新催生能源系统与信息技术、互联网深度融合,推动多种能源资源和各种生产、消费形式协同发展,能源大数据、综合智慧能源、合同能源管理、智能电网、增量配电试点、风光火储、光伏+制氢等新型能源应用场景频现,能源发展新技术、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日益丰富。这对能源人才技术、体制机制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也为我市新能源技术创新、产业布局和开发利用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。
(二)存在问题
3. 能源改革创新任重道远
能源行业科技装备水平有待提升,在能源新技术、新模式、新业态应用上相对不足,与发达地区和改革创新要求仍有差距,新技术应用与产业融合发展不够,氢能、储能、新能源汽车等新业态的推广应用场景较少,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。
第三章 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
三、强化能源改革创新驱动
(二)培育能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
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,加快能源先进技术、关键核心技术研发、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步伐,加快推进互联网、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,打造重点能源研发平台。培育氢能、储能、综合智慧能源等新业态新模式,构建创新驱动的现代能源科技体系。
氢能。着力强化氢能源宣传推广,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氢能源产业发展扶持政策,借鉴其他地市经验,研究推动我市氢能产业发展相关政策,围绕企业发展亟需的项目建设、科技创新、财政金融、要素配资等重点领域给予政策扶持。加大对日韩氢能源产业招引力度,鼓励引导支持企业参与我市氢能源发展,推动打造北方氢廊。依托临沂市钢铁产业基地,推动钢铁领域降碳零碳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,开展万吨级氢冶金工程及高纯铁制备工程建设与应用示范,瞄准零碳冶金科技制高点,开展氢冶金高效还原技术、氢还原设备改造与开发工作,推动产业升级转型,布局煤焦化、焦炉煤气制氢、煤制氢等项目,加快临沂氢能源产业园建设。依托路运港智慧氢能物流产业园,建设省级氢能应用示范项目,联合青岛国际院士港集团,开通临沂至青岛城际氢干线。依托现有煤化工企业,建设规模化制氢基地,提高氢气生产能力。依托现有氢燃料客车制造项目,推动技术引进合作,布局燃料电池模块和电堆生产、整车制造、供氢系统及关键零部件、加氢服务及移动车载甲醇制氢等项目,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等平台建设,打造临沂氢能产业聚集区,构建氢能全产业链布局。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和低谷电力制氢试点示范,培育风光+氢储能一体化应用模式,探索推进高效智能氢气输送模式,推动氢能多场景多领域应用。依托物流枢纽建设,合理配套、适度超前布局加氢站,利用市内现有加油、加气站,以建设固定加氢站为主、撬装加氢站为辅,科学规划建设加氢站等氢能基础设施,加大智能氢燃料电池物流车、公交车等示范推广应用,力争2025年底前建设加氢站4座,推广燃料电池汽车达到400辆,构建良性循环的市场供需环境。
储能。加快推广应用储能技术,以市场应用为导向,推动储能技术应用于可再生能源消纳、分布式电力系统、微网以及电力系统和能源互联网等,积极推广风光+储能、风光火储一体、风光+储能+充电桩、风光+储能+制氢等技术融合场景应用,布局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重大储能示范工程。
能源装备制造。积极招引国际国内能源装备制造领域龙头企业落地我市,建设光伏、储能等装备产业基地。积极与行业领先企业合作,扩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范围,带动燃料电池整车企业项目建设和零部件企业协同发展。
四、强化能源节约高效利用
(三)加强重点领域节能
加强交通运输领域节能。临沂市作为物流之都,要把发展绿色交通物流业作为调整交通运输结构的重要举措。深入推进智慧绿色交通发展,加强公路、铁路、航空领域节能改造,运用大数据优化交通运输运行调度和运输组织模式,加快完善充换电站、加氢站等基础设施,大力推广节能和新能源汽车,提升电动车用电效率,推广使用清洁柴油机,支持重点钢铁、建材、物流园区和企业建设铁路专用线,发展节能低碳智能交通系统,推进交通运输结构优化和绿色转型。
End
来源:临沂市人民政府